原标题:高铁站里“石榴红”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庞慧敏 通讯员 李港兴 李伊
火红的灯笼、漂亮的窗花,在广西来宾北站,元宵节氛围渐浓。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穿梭在候车室为旅客服务的南宁车务段来宾北站“刘三姐·石榴籽”班组的姑娘们,成为了节日里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刘三姐·石榴籽”班组于2021年成立,主要由壮、回、侗、瑶、傈僳等24名少数民族职工组成,熟悉当地多个少数民族方言,是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个以少数民族职工为主体的客运班组。今年,她们迎来挂牌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运。
“阿妹,太谢谢你,差点就赶不上了!”元宵节当天,赶上来宾北开往三江南动车的侗族阿婆黄秋黎在站台上高兴地握着客运员韦艳花的双手。当天,韦艳花在服务台值班时,突然看到这位黄阿婆神情焦急地在进站大屏前打转。她赶忙上前询问,才知阿婆正想坐车回三江,因为不会普通话求助旅客无果,只能干着急。当听到韦艳花操着熟悉的侗语时,她一下子露出惊喜的目光,在韦艳花的帮助下,顺利登上了回家的动车。韦艳花已经在客运岗位上干了8年,去年“刘三姐·石榴籽”成立,她主动报名参加:“能够利用自己的特长服务旅客,我感到非常自豪!”
“有位行动不便的重点旅客预约了我们轮椅服务,需要帮助。”服务台前忙前忙后的还有客运员黎日托,这位被旅客亲切称为“小石榴”的壮族姑娘身材娇小,却行动如风。每天从服务台到站台、候车室、出站口都留下她忙碌的身影,“每天接100多个电话,要走2万多步,刚开始不适应,现在适应了快节奏,不仅做事快,走路快,吃饭也要快。”小姑娘笑道:“旅客无小事,服务工作就是要做到精准、快速、优质。”
元宵节当天,来宾北站迎来客流高峰,“刘三姐·石榴籽”班组的姑娘们全员在岗。他们一边为旅客送汤圆和姜茶,营造节日气氛,一边手拿小喇叭、宣传册,维护车站秩序,成为了车站里最美的风景。
在售票厅,回族售票员白晓杨熟练地为旅客提供票务咨询和售票服务,当天她已卖出了200多张车票,频繁敲击电脑僵硬的手指见证了她作业的艰辛。“春运正是旅客出行高峰,吃饭、上厕所都是赶趟的”白晓杨逗笑说。作为班组的业务担当,白晓杨曾荣获2021年全局技术能手称号。她常说业务是客运工作的本钱,只有把本领练强才能把服务工作干好。
“当地的少数民族旅客众多,我们成立少数民族客运班组,就是为了提供切合当地实际的周到服务,为民族团结进步增添光彩。”班组带头人来宾北站副站长杨玲介绍,班组成员来自不同的少数民族,在各自岗位上展示服务智慧,就像一颗颗“石榴籽”团抱在一起,打造成一个颇具民族服务特色的团队和品牌。
数据统计,班组成立以来,累计服务旅客12万人次,并为900多位重点旅客提供帮助,成为八桂壮乡又一张亮丽的服务名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