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渝线上奏响“速度与温情”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静 通讯员 李各
2月22日凌晨4时10分,29岁的五星机械师谢云路在重庆车辆段重庆西乘务车间派班室衣冠镜前整理自身衣帽和党徽,准备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值乘。
谢云路值乘的是复兴号智能配置动车组CR400AF-Z-2253担当的交路,对于谢云路而言,能值乘这趟车可是无尚的荣光。因为CR400AF-Z-2253这列车在春运第一天就被路局命名为“共青团号”,谢云路则光荣地成为了“共青团号”列车值乘的随车机械师。
而对于杨龙来说,同样风光无限,因为他是这趟列车的司机。杨龙是最年轻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司机,工作11年间,从普速到高铁、从韶山型机车到“复兴号”动车组,他先后驾驶过13钟不同的机型。“今年春运是成渝双城发展迎来的第一次春运,共青团号选在春运首日命名,我深感责任重大。”杨龙说,为了确保“共青团号”列车运行安全,特意“将线路纵断面打印成册,结合列车运行的LKJ曲线,点对点、区段对区段,逐一进行标注”。
20世纪50年代建成通车的成渝铁路是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70年后,成渝双城开行的复兴号智能配置“共青团号”是全国首发。成渝线上,每小时运行35公里和350公里的速度交替。
这列车是路局唯一一列智能配置动车组,是目前我国高速动车组家族里面引领时尚的标杆。复兴号智能配置动车组制造计划有21列,主要运营在京沪、京广、京张、京哈线路,为服务冬奥会和串联东部核心经济圈做贡献,还有一列就是这趟车,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
6时6分,“共青团号”列车缓缓出库。谢云路在一丝不苟地查看监控装置,从签到出乘到出库作业,从呼唤应答到日志填写,这位有着6年乘务经验的随车机械师恪尽职守、严格按照标准作业。
随着“共青团号”列车首趟开行,成都局集团公司在成渝城际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中常态化开行“共青团号”列车,并进一步深化“妈妈联盟”等志愿服务品牌,充分发挥列车“小导游、小翻译、小护士”项目作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如果说机械师谢云路和司机杨龙在守护着“共青团号”列车的速度,那么乘务班组就是在呵护它的温情。
“妈妈快看,我认识这位姐姐,就是她教会我戴口罩的。”“共青团号”开出后不久,列车长王丹在巡视车厢时被一名小朋友认了出来。2021年的暑运期间,一条由王丹制作的“如何选择正确的口罩”短视频,在成渝高铁新浪微博上发出,引来很大的关注。
“和旅客沟通交流,不仅仅局限在列车上,还要运用好网络传播的途径。”在王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喜欢拍照和拍视频的青工加入,他们有的擅长科普类视频,有的擅长安全类,更有许多青年职工用手机记录下旅行中的美好温暖瞬间。
该趟“共青团号”乘务班组由6名青年组成,平均年龄26岁。“根据旅客的需求,发挥我们自身特长服务旅客,也是我们自身价值的体现。”王丹说,她们精心准备了“安心箱”,配备了针线盒、手机支架、去污笔、儿童画册,母乳巾。
“现在全国多地爆发疫情,‘安心箱’里的物品使用频繁,大家使用完以后一定要记得消毒,再放回‘安心箱’,供下一位旅客使用,这样的‘安心箱’才能让人安心使用。”王丹一边巡视一边提醒。
春运以来,“共青团号”列车客运服务再次升级,“安全课堂”、“手工行李牌”等特色服务越来越多,旅途更加温情。
“速度是颜值,温情是气质,速度和温度就像音符一样,在青春的护航下谱写成优美乐章。”8时08分,“共青团号”列车到达成都东站,下了车的旅客王先生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