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钛难”何以到“钛强”(主题)

——滇中“钛谷”崛起记(副题)

被誉为“太空金属”“智慧金属”的钛金属,由于其熔点高、密度小、强度大、耐腐蚀、耐高低温性能好等一系列特性,被广泛用于航天航海、核电冶金、医疗军工等众多领域,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在钛铁矿储量丰富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当地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在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上发力,引入国内龙头企业对本地困难企业实施改革重组,推动滇中“钛谷”崛起,正走出一条“钛难”到“钛强”之路。

困难企业涅槃重生滇中“钛谷”愈加壮大

钛是医疗、工业、军工、航空航天、海洋等高新技术应用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在精细化工领域,被誉为“味精”的钛白粉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化纤、陶瓷等行业。

得益于交通、区位以及产业基础等,楚雄州在钛产业发展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事钛产业的企业超过30家,形成了从钛矿采选到生产高钛渣、氯化法钛白粉、海绵钛、钛材的完整钛产业链,氯化法钛白粉、钛锭产能居全国前列,被称为滇中“钛谷”。

楚雄州钛产业主要分布在禄丰市。干净、整洁,是记者步入禄丰工业园区龙蟒佰利联集团新立钛业公司厂区的第一印象,即便是停车场也是井井有条——员工的汽车按照深浅色,有序停放在不同区域内。

“我们收购禄丰新立钛业有限公司进行重组后,就做了这个改革。停车场的细节,是我们许许多多改革中非常有趣的一个。”龙蟒佰利联集团新立钛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红星向记者介绍了整个厂区的前世今生。

禄丰新立钛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立公司)曾是云南钛产业的头部企业之一,铜、铅、银冶炼史悠久。2015年以来,随着市场、融资等情况变化,禄丰一些钛产业企业陷入困境。2018年底,新立公司濒临破产,2019年5月底公司被龙蟒佰利联集团收购。

龙蟒佰利联集团新立钛业公司重组成立后,在政府支持下,企业复产技改工作顺利完成,高钛渣生产线仅用两个半月就完成技改检修,当年9月15日顺利产出钛渣,海绵钛生产线10月5日产出第一炉海绵钛,钛白粉生产线12月底全线复产。

刘红星告诉记者,重组后企业只用了180余天,便实现了8万吨高钛渣生产线、1万吨海绵钛生产线顺利复产,月产量逐步恢复到5000吨,实现了当年收购、当年复产、当年盈利的目标,复产技改累计投入资金7.47亿元。从2020年3月至今,企业所有生产线均满负荷运行,一天都没停产过。2022年,企业的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项目安评等合规手续全部完成。目前正在持续推进厂房建设等工作,第一条生产线预计8月建成投入试生产。

记者从云南省工信厅获悉,就云南而言,钛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转型升级的步伐从未停歇。经过多年发展,云南已具有完整钛产业链,依托云南钛业、龙佰集团等龙头企业,“禄丰—武定—富民—五华”的“滇中钛谷”愈加壮大。

禄丰工业园区另一钛产业巨头——云南钛业股份有限公司自2020年2月底复工复产以来,1.4万吨钛及钛合金等稀有难熔金属锭、坯的熔铸和2万吨多品种延伸加工产能逐步恢复。此外,投资6亿元的年产3万吨电熔氧化锆产业基地项目选址禄丰工业园区勤丰片区,将于今年4月底建成投产。

从“钛难”到“钛强”之路

相关人士认为,滇中“钛谷”得以涅槃重生,不仅得益于资源、区位、交通等优势,更在于重组改革、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其中,原新立公司的重组脱困凝聚了各方的共同努力,成为滇中“钛谷”改革突围的生动注脚。

引进管理团队、注入新生力量。“重组之后,龙蟒佰利联集团立即派出由常务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总工程师等60余人组成的管理及技术团队。”龙蟒佰利联集团新立钛业公司人事行政部副部长李光春介绍。

重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在原新立公司陷入困境的过程中,技术之痛是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对技术掌握不够,老公司第一次生产氯化钛就出现了把炉子烧穿的事故。”该公司生产运行部副部长魏佩杰对曾经的心酸记忆犹新,他曾是老公司的生产运营科科长。

“重组后,新企业重点解决生产技术问题,成立复产工作领导小组,老员工和‘救兵’相互配合,一共成立5个工作组,在技术问题上攻坚克难,用两个月破解技术瓶颈,生产就开始转好了。”李光春说。

重视党员的带头作用,将党员放在关键位置。据介绍,龙蟒佰利联集团新立钛业公司把优秀党员安排到关键技术和重要岗位,引领公司的重大技术攻关,使党员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目前,8个车间主任、技术骨干均由党员担任。

“我们实行这项改革一年左右,就取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数十项,极大促进企业增效降本。”刘红星说。

在企业不断探索的路上,当地政府也倾尽所能。禄丰工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金汉明介绍,禄丰高度重视钛产业发展,从政务服务管理局、园区管委会、勤丰镇人民政府抽调精干工作人员组成服务专班,长期驻厂跟踪服务,在审批流程、工人招聘等环节全方位帮助企业改革。

不仅如此,当地政府部门从细节上下功夫,方便企业员工生产生活,比如恢复了中国邮政集团禄丰分公司勤丰羊街邮政网点业务,解决员工邮政不便问题;勤丰镇卫生院安排2名医务人员长期进驻公司医务室工作,解决员工看病不便问题……

重组至今,龙蟒佰利联集团新立钛业公司和云南钛业等企业带动当地钛产业有序发展。此外,禄丰市还先后引进禄丰宏大钛新材料有限公司、云南云宏钛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2021年,禄丰市钛产业实现产值15.8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带动就业1039人。

“目前公司投资50亿元的二期项目正在进行,未来我们要把禄丰的钛产业打造成中国绿色新‘钛谷’。”刘红星说。

突破瓶颈打造“中国绿色新钛谷”

当前,云南省、楚雄州相关部门和企业推动钛产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相关企业还将生产高端钛材产品,大力发展钛材延伸加工,形成钛材深加工产业集群,将楚雄州真正打造成为“中国绿色新钛谷”,推动云南高端设备制造业发展。

但记者调研发现,滇中“钛谷”仍存在资源集中度不高,钛矿开发小而散,以及生产成本高、基础理论和应用研发体系不健全等瓶颈,产、学、研、用结合的完整产业链尚未形成,产品向上下游延伸拓展的程度低。

生产成本较高也亟须解决。刘红星介绍,随着能耗双控要求的落实,海绵钛和钛白粉生产所用的辅料涉及化工、冶金、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部分辅料如石油焦、镁等属于“两高”项目,采购成本将上升。

相关人士介绍,我国高端制造领域将出现钛材料应用的新增长极,市场潜力巨大。云南已探明钛铁矿储量丰富,是国内拥有从钛矿到钛材完整产业链的重点地区,技术优势和水电清洁能源优势突出。

金汉明认为,应发挥禄丰资源优势,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加快高品质钛材向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医疗、军工等高端应用领域的产业链延伸发展,最终实现云南钛产业链升级和全面发展。

继续利用好滇中地区的矿产资源、能源支持、交通运输等三大发展优势,推动云南钛产业的崛起。刘红星、金汉明等人认为,在矿产资源方面,以武定、禄丰为代表的滇中地区钛矿储量占到云南省的5成以上,且开采条件优越,再加上减税降费等政策支持、交通运输的区位优势,滇中“钛谷”前景可期。

加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受访人士建议,应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科研投入持续稳定增长及长效机制,不断提升云南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项目平台建设和激励政策调整,加快科研人才引进,构建联合创新专家体系,建成高水平的管理和科技人才队伍。

相关人士建议,还可以进一步支持相关企业在昆明建设钛锆产业新材研发中心,形成以昆明为总部的总部经济效益,吸引全球高端技术人才,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云南钛产业技术水平。(记者 吉哲鹏 宋晨 孟佳 王安浩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