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吉林油田大井丛集约化建产:碧水黑金两相宜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彭冰 通讯员 王珊珊 刘利民

4月20日,吉林松原,春风吹拂下的查干湖畔浅草微绿,鸟鸣啁啾。不远处,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厂1号和16号大平台有序排列生产,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遥相呼应,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近年来,吉林油田致力于守护查干湖“金字招牌”,以绿色建产为己任,目前已累计减少征地近12.6万平方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多年的勘探开发中,吉林油田一直恪守着这样一个理念:石油人不但是地下“宝藏”的开拓者,也是绿色环保的守护者。吉林油田新立采区毗邻查干湖,每一个区块的动用,每一口井的投产,都要以安全环保为第一标尺。

近年来,吉林油田创新大井丛生产,对于地下资源丰富,地面常年位于水体压覆的查干湖区域,采用这种集约化建产模式后,安全环保再上新水平。

由于大井丛采用了定向井等技术,改变了以往东一口西一口分散布井的方式,把多口井集中建设在一个平台上,减少了钻井、油水管线和道路的占地,减少了对植被的扰动。以2015年投产的新立采油厂1号大井丛为例,该平台占地面积不过2.5万平方米,但密布其间的48口井可以把方圆170万平方米内的石油“捞上来”,减少征地7.2万平方米,是当时的亚洲最大陆地采油平台。

今年3月,吉林油田新215区块16号平台投产,油水井数量多达72口,占地面积仅1.85万平方米,但控制地下含油面积却达8平方公里,土地占控比达1:432,与以往常规分散式单井方式对比,减少了永久征地面积6.79万平方米,再次刷新了陆地采油平台的“亚洲之最”。

据了解,为了从源头上确保安全环保,查干湖畔大井丛建设在方案设计上,便减少管线临时征地对地表的破坏,减少工程作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施工过程做好生产废料和生活废水的收集和排放,含油污水回到油气处理站进行处理,合格后回注。

钻井作业利用冬季封冻有利时机进行,钻井工艺全部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技术,水处理合格后回注油层补充地下能量,泥浆岩屑工厂化集中收集处理后用于铺垫道路、制作建筑材料等,全部实现了综合利用。

在后续压裂过程中,压裂返排液均采用密闭流程回收,在线配置调剖体系,回注水井再利用。

投产后日常维护作业采取防喷带压、密闭清蜡等清洁作业方式。整个开发过程实现了泥浆、岩屑和油水不落地、不外排、零污染。

在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吉林油田还在新立采油厂1号大平台实施光伏发电项目,共计安装504块光伏板,日发电量1200千瓦时,为查干湖畔又添“新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