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米高空俯瞰江苏,蜿蜒千里的海岸是一条细窄的曲线,这里,是中国海上风电的起跑线。自2010年以来,江苏海上龙源风电公司在江苏先后建成世界首个潮间带试验风电项目、国内首个海上示范风电项目、国内首个大容量海上风机试验平台等12个项目,装机容量达219万千瓦,574台风机屹立在南黄海上,傲视四方。

承担责任尽义务,率先进军海上风电

广袤的大海让人生畏,海底地质条件变化莫测,每前进1公里都是“未知的世界”。作为国内最大的风电开发企业,江苏海上龙源风电公司将技术难度高、投资风险大的海上风电开发,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战略表达。2008年5月,龙源电力在江苏组建海上风电项目筹建处。2010年3月,成立专门从事海上风电开发的专业化公司——江苏海上龙源风电公司,全力推进龙源江苏如东3万千瓦潮间带试验风电项目建设,该项目也是全球首个潮间带风电项目。至此,中国海上风电开发布局正式展开。

敢为行业天下先,破解海上施工难题

“在豆腐上插筷子”,是对潮间带风电基础施工最形象的比喻。单桩基础因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是目前国外应用最为广泛的形式。考虑到国内无法生产高强度的灌浆料,进口灌浆料成本高,江苏海上龙源风电公司自主研制了满足单桩沉桩垂直度要求的扶正纠偏设备,取消了传统单桩中的过渡段,既防止了动力沉桩过程中桩顶法兰受到损伤,也满足了单桩基础的垂直度要求。大批量使用无过渡段单桩基础,显著降低了施工成本,避免了灌浆料失效的风险,有效解决了潮间带风电建设难题。如今,海上风电项目单位千瓦造价已控制在1.8万元以内,大大低于欧洲水平。

如何将风电最低消耗地送上岸?江苏海上龙源风电公司提出设计单独的海上升压站,将电压等级提高后再送上岸,可有效降低线路损耗,这在当时是一种全新的探索。为解决超大型海上升压站运输及安装问题,又一次进行大胆尝试,采用“模块化设计、分体式安装”的方式,满足了复杂海域地质条件下的海上升压站施工要求,降低了施工船只的载荷标准,为我国和其他国家规模化设计、开发近海风电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培育核心竞争力,打造施工关键利器

针对中国东部沿海潮间带风电场开发,江苏海上龙源风电公司通过自主创新,研制了适合在潮间带及近海作业的装备,建造了大型浅吃水风电安装船“龙源振华壹号”,解决了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重要瓶颈,装备水平达到世界一流。

“龙源振华贰号”将基础施工和设备安装两大功能集于一身,大大缩减了施工成本。该船拥有12级风暴自存能力,更适用于离岸更远的近海风电开发需要,一举实现了我国海上风电施工从潮间带向近海进军的跨越,成为我国海上风电作业从浅海走向近海的关键利器。

开辟广阔新蓝海,探索规模发展之路

以试验项目为开端,探索潮间带风电场建设可能性;以示范项目为基础,验证大规模开发必要性;以大容量机组试验项目为平台,为进军近海风电做好技术储备,这是“走创新之路、靠科技取胜”的真实写照。

世界首个潮间带风电场,世界首个无过渡段单桩沉桩技术成功应用,世界首个分体式海上升压站安装,国内最长单根无接头海缆,“龙源建造”已实现向“龙源创造”转变,引领我国海上风电实现规模化发展。

未来,江苏海上龙源风电公司将深入开展海上风电关键技术攻关,加强海上风电漂浮式基础研究,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发展途径,构建未来海上风电盈利新模式,为“可持续海洋创新”注入央企力量。(朱伊男 张昊 鲍冬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