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工网记者 邹明强 通讯员 郭峰

6月29日上午9时许,在湖北老河口市供电公司竹林桥供电所,内勤班长李清通过电脑系统查看“RPA流程机器人”的工作质效。系统显示,29日0时至9时20分,5块电表的采集掉线信息全部召回,补召率100%。

RPA,全称为“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是一种工作流程自动化办公工具,借助AI人工智能、OCR图文识别等技术,可以模拟人的操作方式,自动执行特定的工作流程,在特定流程节点代替传统人工进行操作与判断,自动抓取数据、对比分析,生成报表、下发信息等。

竹林桥供电所所长陈泉是个“80后”,3月份,陈泉参与了省公司组织的RPA培训;4月份,在RPA工作原理和现有功能的基础上,陈泉针对供电所日常工作,尝试着扩展其它功能;5至6月,陈泉开发出来的功能相继有了成果。

“RPA流程机器人,对于基础资料数据梳理来讲,真的是太实用了!”陈泉说,农村供电所经常要受理客户电话号码修改业务,窗口工作人员逐个去修改的话,费时费力,有了RPA流程机器人,自己设定程序,修改的活儿就交给机器人去完成。

不仅如此,陈泉还带领竹林桥供电所内勤班的青年团队,进一步扩展了RPA的上传合同、打印光伏清单、用电信息采集掉线补召等功能。

“类似于电脑编程,但比编程要简单一些。”陈泉说,在RPA编辑器里面设定好工作程序,机器人在“执行程序”界面就会自动运行。起初,功能扩展只考虑了数据繁杂、费工费时的营销专业,如今已经扩展到了财务专业的部分报表类,以及生产专业的派车单填写等内容。

“RPA能够解决周期性、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为基层班组减负,有用、有效。”老河口市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郑东升介绍,目前,该公司已组建柔性团队,梳理了班组常用业务流程,有针对性地编制RPA自动化流程。

陈泉的手机界面上显示:安装了15个国网相关的App软件。“就这还不全”,陈泉说,生产专业、营销专业、后勤专业、财务专业、安监专业等等,供电所都有所涉及、都要面对,以前是纸质台账多,班组减负过程中,把之前的纸质台账整合成了现在的电子台账以及名目繁多的各类App手机终端系统。

现在,在电力施工作业现场,工作班成员到了现场第一件事不是开工作业,而是先“玩一会儿手机”,即:通过手机登录“作业轨迹”App,进行“采点”。

“理论上,系统每隔5分钟,就自动采点一次;上级部门要求,采点数量达不到,就不能收工。”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班成员告诉记者,作业过程中,监管部门经常会电话提醒某个班组成员的“采点”不合要求。

于是,工作班成员在施工过程中,就时不时地要拿出手机,看自己的“采点”是否正常、是否够数。很多时候,受手机信号影响、网络稳定程度影响、手机卡顿情况影响,个别工作班成员在完工以后一数,才发现自己的“采点”数不够。本来能正常收工,班组全员却要为个别工作班成员的“继续采点”行为受到牵连,拖延完工。

其实,如今的施工作业,现场已经有“布控球”的摄像头在监控着人员的一举一动,监管部门能够远程操作,360度转动摄像头,进行全方位监控;另外,还有现场工作负责人头顶的智能安全帽,也实现了远程监控。“作业轨迹”App难免有点画蛇添足。

为“采点”而采点,实际上成了班组的负担,本意是好的,是防止工作班成员在工作途中离开现场,用智能手机的“作业轨迹”App功能,来监控人员的脱岗、离岗行为,但是,在“布控球”、智能安全帽的基础上,重复设置、重复监控,无形中是给班组添负。试想如果某个工作班成员因工作需要,临时撤离现场十分钟、二十分钟,是不是把手机放在现场,人员离开就行,轨迹照样不变呢?一线员工呼吁:班组减负,既要减轻体力上的负担,还要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