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赛龙的工程师宛如塑料魔术师。每日,他们将上百吨的普通塑料以200℃的高温熔化,之后按比例添加阻燃剂、钛白粉、色粉等辅料,材料全部融合后,冷却,切粒,一款具有阻燃、高光泽、颜色等性能的改性塑料就此诞生,普通的塑料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性能。一粒粒改性塑料被运送至下游的生产企业,之后被加工成日用家电。如今在国内,改性塑料已发展成一个成熟的行业。

时间回到上个世纪90年代,家电行业在广东地区蓬勃发展。不过,彼时生产家电所需的改性塑料主要靠着进口日本三菱、韩国三星等品牌产品,价格昂贵、交货周期长,改性塑料过度依赖进口成了家电行业发展的“卡脖子”环节。

1998年,一款高光泽聚丙烯材料在一家国内企业聚赛龙里研发诞生,这是一款具有优异的光泽度、耐黄变、耐老化、易成形等特点的改性塑料,最适合制成家电的外壳。此前,国内尚未研发出这样的材料。这款国产的高光泽聚丙烯材料比进口的降低了三四成的成本。一时间,大量家电生产商家都将目光聚焦在这一家小企业里。美的集团采用了这家企业的高光泽聚丙烯材料,从此开启了两家企业长达20余年的合作。

改性塑料具有定制化的特点,下游客户对改性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普遍具有较高的要求,一旦合作开始了,客户便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聚赛龙的工程师介绍说,改性塑料属于个性化定制产品,客户的黏性比较高,我们当前的大客户合作时间都长达十年以上。

科技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

在聚赛龙,很多人都知道董事长郝源增是做研发出身的。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毕业后,郝源增曾在中石化北京燕化树脂研究所工作了15年,主要从事改性塑料研发工作。

1998年,看到了蓬勃发展的家电所需要的改性塑料过度依赖进口产品这一问题,郝源增瞄准商机南下,在广州从化创立了聚赛龙公司,专业从事新材料领域的改性高分子材料和工程塑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这是改性塑料业内最早的一批企业之一。

经过成百上千次试验,不断调整主辅料的配比,以及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2000年,郝源增带着团队成功研发出了家电用系列改性塑料产品,产品通过了广州市科技局的鉴定。

技术和市场都有了,但在产品产业化推广的过程中,却少了成果转化资金。“当时资金周转困难,我们公司规模小,固定资产也不多,很难争取到银行贷款,几乎支撑不下去了。”郝源增说。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广州市科技局向企业宣讲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该基金以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三种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

最终,聚赛龙争取到200万元的贷款支持。“我们用这笔资金购买了产业化所需要的设备和原材料。”如今回忆起来,郝源增说。这笔贷款支持对他们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后他又更正为是“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聚赛龙研发的家电用系列改性塑料产品达到了进口水平,成本还大幅降低,一经推出,在市场上大受欢迎。

“企业的生命力依靠创新”

“企业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是靠着创新。”郝源增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聚赛龙十分注重创新。

在20余年的发展中,聚赛龙最大的创新有二。其一是技术的创新;其二是管理上的创新。

在公司进行创新研发工程时,郝源增总是亲自担任总工程师,先后开发出包括:高流动PC/ABS合金,空调室外机专用耐候抗静电聚丙烯树脂,以回收PET为基体的环保型阻燃增强复合材料,乘用车内饰件专用低VOC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及产业化,免喷涂易清洁聚丙烯复合材料等产品。

在产品创新平台搭建方面,公司先后搭建了包括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和检测平台、广州市热塑性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工程塑料高性能化(聚赛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博士后创新基地建设、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国家认可(CNAS)实验室建设。

技术的源头是人才。长期以来,公司多从专科院校对应的专业挖掘人才,进行培养。入职后,公司还会为员工解决住房等生活问题,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经过长时间磨砺,如今公司已培养出5名高级工程师(含教授级高工2人)。

培养人才,还要留住人才。多年来,聚赛龙秉承着共享共创的企业文化,在此过程中走出重要的一步则是2015年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让员工参与到公司的股权结构上来,成为公司的股东。“第一次股改,我们就有超过公司10%的员工成为了股东。”郝源增说。

长期的锻炼加之团队核心成员的积累,如今遇到新的项目,团队能快速反应,在最短的时间研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2021年,聚赛龙入选了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如今,聚赛龙将通过持续的新产品导入,获取家电领域更高的市场份额,并逐步开拓汽车领域国产品牌和欧美品牌的配套供应市场。此外,聚赛龙还重点关注特种工程塑料和加工工艺研究、低散发性材料开发、超轻高强材料开发、低碳环保材料的产业化开发等方向,让改性塑料更轻盈、更绿色、更低碳。

(记者 何钻莹 实习记者 刘芸杉)

标签: 聚赛龙工程师 普通塑料 家电行业 科技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