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村施策 做优做强特色产业

产业兴、乡村兴。近年来,位于南靖县奎洋镇罗坑村,正以生态茶产业为牵引,打造“生态茶+康养小镇”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建设“茶香、景美、业兴、人和”四位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真是做梦也想不到,我在大山里也能有自己的制茶工厂,不仅收入高了、生活好了,还盖起了新房,日子越来越有盼头!”罗坑村村民庄孙南算起了经济账,他自主经营200余亩种茶、制茶基地,一年可产干茶7000斤,年收入超过10万元。

过去,由于地理位置偏远、道路基础设施薄弱、茶业经营粗放等原因,罗坑佳茗无人问津,2015年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为建设茶产业“生态银行”,罗坑村相继建设8.2公里东赤公路、5.6公里茶园生产道路、水肥改良等农业基础配套提升工程,引进金牡丹、丹枞等十余种制茶技术、建设40余家制茶基地,通过“基地+公司+农户”的方式实施统一种植、管理、销售,为茶商“引进来”、茶叶“走出去”提供便利,2800亩茶园焕然一新。

如今,罗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万元。“我们正在对村内一处清朝古民居‘崇德楼’进行开发,结合生态优势建设乡村旅游项目。”罗坑村村主任庄连发表示,罗坑村将借助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的契机,内联外引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带动家乡村民奔小康。

近年来,依托南靖土楼5A级景区资源优势,南靖县围绕发展蓝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345”示范项目116个,培育“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示范村6个,结合各村居特色旅游资源,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

漫步在船场镇西坑村,只见一座座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厚的古民居错落有致,山风轻拂,竹林环绕,如同进入了秀美的水墨山水画中,让人目不暇接。志愿者挥舞着笤帚、抹布,正在打扫卫生,让这些近百年的古厝换新颜。“西坑村一些具有传统特色和历史韵味的老房子,可以通过租赁的形式得到整体修缮及内部改造,延续传统的韵味。”西坑村党支部书记刘平杰说。

古厝租养是一种全新的乡村发展模式,也是古厝主动适应新形势作出的一个选择。船场镇把具有本地特色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古厝进行集中收储,以租养的形式盘活传统古厝资源,出租后按合同规定和住建部门的指导修缮,开发相关业态。

据悉,该村共有12栋古厝进行租养,目前已有3栋在洽谈中,借用“古厝租养”模式,重新让古厝“活”起来。

治理先行 规划打造富美新村

“以往一到防汛季节,就得组织清淤清障、打捞水葫芦和漂浮垃圾,现在就日常巡查,方便、快捷多了。”5月28日,金山镇马公村的河道专管员吴罗强带着工具,开始一天的巡河,一路上,水清沙细、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边的翠竹与小溪相映成趣,不时有数只白鹭在水间游走觅食。“几年前,这里不过是一片荒滩,如今都是公园和步道,空气清新,风景好,小动物多,心情也舒畅。”

龙山溪,是金山镇4万人的“母亲河”,有河流河沟11条。2017年起,金山镇着手实施生态水系建设,以河道生态护岸建设为重点,结合生物工程及巡查整治措施,对水系进行全面治理,累计治理河道总长度31.22公里,生态清淤18.64万立方米、生态清障35.6万立方米、新建生态护岸10.64公里、加高加固生态护岸6.97公里等,实现安后桥断面、金山交接断面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标准,辖区内劣V类的排水口由7条降到1条,通坑排水口、马公排水口达到Ⅱ类水标准。

龙山溪生态景观带是南靖县推进生态水系建设,优化人居条件的一个缩影。

南靖拥有船场溪、龙山溪、永丰溪3大水系72条河流,总长1066公里,流域面积1961.58平方公里。近年来,南靖组织编制《南靖县“十三五”水利建设专项规划》《南靖段“一河一档一策”》《南靖县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下流域综合规划》等重要河段河道岸线及河岸生态保护蓝线规划,全面推进安全生态水系建设。2016年以来,南靖以龙山溪、船场溪两条主河道为主线延绵治理河道超过100公里,涉及13个安全生态水系工程项目,让宜居、宜业、宜游与生产、生活、生态同频共振。

据了解,南靖于2018年6月建立双总河长,10月实施湖长制,共设县级河长5人、镇级河长119人、村级河长185人、 河道专管员91名、湖长37人;按照“半月一巡查,一月一通报”工作机制及“三色单”制度,坚持“责、督、效”三制联动,督促指导各镇(园)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促使河湖“清四乱”工作全面开展,有效推进。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奎洋镇店美村坐落在南一水库旁。2017年起,该村启动人居环境整治,实施“百路千村”“两违”综合治理,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破旧建筑、乱搭盖、牲畜用房,重新规划设计入村口面貌;同步实施立面装修工程,给全村480户村民的房屋穿上七彩“外衣”,提升“颜值”。这样一来,既能美化环境,又可以保护水质,具有宝贵的生态价值。

“栈道一边连着望湖亭公园,一边连着湿地公园,沿着水库岸边共有520米,一路树木葱郁又可远眺水库美景栈道,将望湖亭、湿地公园连成一片,已成了村民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家住水库边上的庄火明高兴地说。原来,为建设生态良好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店美村先后规划建设第一期库岸水泥仿木栈道和湿地公园,并对周边的休闲活动广场实施水泥硬质铺地13000多平方米,配套停车场6600多平方米。店美村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积极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土地复垦和村容村貌提升,通过科学规划,整合资源,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

巩固成果 民生福祉共同富裕

5月25日,南靖县梅林镇科岭村村民林福川收获漫山茶花烂漫,穰穰满家。

“感谢好政策和好干部,帮助我解了燃眉之急。”林福川天生眼睛残疾,妻子、儿子、女儿均无劳动能力,一家人基本无收入来源,生活长期陷入困境。

党校后勤、土地流转、合作经营一帮一……工作人员来了,帮扶工作启动了,林福川一家生活有保障了,日子有盼头了。科岭村发展“红色+绿色”产业,带动村民发现机遇,实现“缺血”“输血”再到“造血”的转变。

“科岭,曾是南靖无交通、无照明、无自来水、无产业、无村财的革命老区基点村。年轻人基本外出工作,村中老人传统意识根深蒂固、自我发展意识薄弱,村财收入长期为0。”科岭村返乡青年、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剑阳如是说。

近年来,梅林镇党委、政府以及科岭村逐步规划“红色+绿色”产业发展蓝图,充分挖掘自身“红色苏区”的资源优势,以红色休闲旅游为引擎,走上现代绿色产业发展之路。

“我们推行‘3+2’模式,打造‘五合一’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根据地理、文化氛围优势引进山茶花种植,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劳务等模式增加村民收入。”王剑阳说,如今的科岭焕然一新,红色党校、科岭红色接待中心、500亩山茶花种植基地、22.8亩观赏类花卉设施大棚等文旅新业态风生水起,文旅骄阳冉冉升起。2017年,科岭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成为漳州市首家国家3A级红色旅游景区,三年累计接待参观、培训人员2万人次,增加村财收入450万元,集体经营性收入80万元。

目前,南靖初步形成土楼生态、红色文化、温泉度假、休闲农业等特色文旅产品体系,实现单一观光旅游向多元化休闲度假游转变。通过景区建设、出台旅游创业政策、副县长及镇长直播带货等方式,南靖积极探索“+旅游”造血功能,提高了旅游扶贫精准性,帮助乡村人口念起致富经。

据了解,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建宾馆、开饭店、当导游,实现从农民到商人转变。南靖农村大批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就业,直接和间接安置就业9.8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7年的5407元提高到2020年的20009元。

“南靖以‘全域旅游、全面发展’方向,从‘旅游+’转变为‘+旅游’,以历史文化为底蕴,生态资源为依托,特色产业为基础,休闲养生为核心,构筑乡村旅游产品多元化。”南靖县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靖将通过对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民生设施等全方位的优化提升,发挥党员干部、致富能手的帮带作用,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帮助村民生活更加富裕。

标签: 南靖 特色 产业 三驾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