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有一条公交757路,从3月5日起在线路28台车里,配备了180把“爱心雨伞”。近一个月过去了,借出78把雨伞,还回78把雨伞,归还率100%,没有一把“流落在外”。

这是一件小事,但也像一次没有预告的“文明小测试”。归还一把雨伞不是什么大事,正因为事不大,很多人忙这忙那就可能搁下了。进一步说,一个人还伞是个人素质,但所有伞全部“回家”,那就是一股文明之风——城市文明在这次小测试中得到了高分。

城市文明有很多内容,“尽可能为他人着想”就是其中一种。比如757路公交车主动配备爱心伞,为突遇风雨的市民送去方便和暖意,这是文明。对出借雨伞没有布设繁琐监管,也并未设定“追溯”,相信乘客自借自还,这是文明;“100%还伞率”展示了一种双向信任,这也是文明。文明重要的内容是信任。

公交车是流动的,乘客来自四面八方,给流动的公交车还伞,对乘客个人来说,肯定会有一些麻烦。但这么多人准时还伞,证明“守信”在个人价值认定中排到了前列。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是我们打小就懂得的道理。向邻居借,向亲朋好友借,向单位同事借,借了要归还,这是熟人社会的朴素道理,一般来说,大多数人都能够践行和做到。

而在公共空间里,情况有所不同。公交车是一个流动的公共空间,一个典型的陌生人社会空间。757路公交车“100%还伞率”,显示的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在陌生人社会的价值持守和文明彰显。这样的文明,就不仅仅是个体伦理、熟人伦理的简单外扩,而是现代意义的文明,是公共生活的文明,更具价值,既标注了城市的文明高度,也标注着社会的现代化程度。

还伞是市民在用行动讲文明诚信,“配伞”是公共服务用行动在表达文明和信任。信任度越高的社会,文明程度也越高。尤其在数字时代,谈话不必见面,约定不必开口,虚拟生活对人与人之间信任提出更高要求。

还伞事小,信任事大。我们为配备爱心雨伞的公交线路点赞,为守信的市民点赞,这股文明诚信之风,将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的重要财富。

(记者 鲁珊)

标签: 爱心雨伞 城市文明 公共空间 出借雨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