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之下,屈原广场,屈原祠被灯光点亮,“水芭蕾”在山门屋顶浮动变幻,传统舞台消失了,以天为盖地为庐的独特场景呼之欲出……这是屈原故里景区夜游发生的一幕。景区打造的大型光影演艺《楚骚秀·九歌大典》,成为屈原故里最吸睛的文化产品之一。 在三峡人家,民间习俗演艺《土家婚嫁》再现情趣盎然的土家文化;昭君村的《昭君别乡》让游客纷纷为“一支出塞曲,慷慨越千年”动容……景区演艺如风拂雨润,激活了游客对宜昌文化的向往,持续激荡着宜昌文旅的一池春水。

今年1月,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文化旅游产业恢复发展振兴若干措施实施细则》,提出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支持各地开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演艺节目创作。宜昌同步召开全市文旅演艺产品创作生产工作现场会,部署首届宜昌文旅演艺产品大赛。

由此,一场由全市景区、社会文艺团队、专业文艺院团同台“打擂”,加速实现“卖山水”向“卖文化”“卖体验”转变的实力比拼拉开序幕。

山水搭台 演艺为景区“塑魂”

2004年,《印象·刘三姐》在桂林横空出世,人们惊奇地发现,“祖国河山美不美”并不“全靠导游一张嘴”。它可以是灯光下绚丽的江水,可以是烟雾中缱绻的山脉,可以是壮族姑娘们的歌喉和舞姿。

《印象·刘三姐》走红后,不少旅游从业者意识到,“看山看水看风景”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游客更加重视深度体验。全国旅游演艺也由此步入高速发展期。

车溪是宜昌最早拥有旅游演艺的景区之一。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车溪景区就有喊山歌、唱小调等表演,这也是车溪旅游演艺的雏形。

车溪景区文化顾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宜昌评书”传承人文耀棠介绍,车溪最初发展定位就是融土家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于一体,“当时的农耕博物馆里,每天都有幺妹和伙计喊山歌,游客特别喜欢。”

此后十余年,咂酒歌、摆手舞、哭嫁等更多宜昌文化元素被融入景区演艺中,在吸引大量游客的同时,为车溪赢得了“梦里老家”的盛名。

但在文耀棠心中,单纯一首山歌一支舞蹈不叫旅游演艺,旅游演艺需要一出完整的剧目,要从“泛”走向“精”,要能“挑大梁,入人心”。

“观众的审美在提升,演艺的内容、内涵、服装、舞美都很重要,只有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感动的演出,才称得上是一台好的旅游演艺。”2015年,由文耀棠等宜昌艺术名家指导创作的《魅力车溪》正式亮相,短短三十分钟的演出里,涵盖了“迎宾曲”“卖麻糖”等八幕跌宕起伏的故事,一经推出就赢得了游客和业内的一致好评。

同样,在三峡人家景区,龙津溪婚嫁楼的《土家婚嫁》是游客最喜爱的演艺之一。

“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是《土家婚嫁》演艺的精髓。”三峡人家景区总经理刘敏说,“来了我的城,便是我的人”。在三峡人家,游客可以直接参与表演,成为剧中人推动剧情发展,打破了单方面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观众在台下观看的方式,让游客沉浸其中。

错位发展 依托优势争上游

旅游演艺从不拘泥于一种形式。

2016年6月,集合了声、光、电、水、火、激光技术于一体的4D舞台剧《三峡·绝代风华》在三游洞首秀。《三峡·绝代风华》不仅让游客大开眼界,更让老景区三游洞焕发新生,5年来观看演出人数已超过百万人次。

2020年9月,大型光影演艺《楚骚秀·九歌大典》在秭归县屈原故里首演。“辞”与“祠”的交融,让古诗词与古建筑都活了起来。作为景区的夜游+二次消费项目,《楚骚秀·九歌大典》被视为屈原故里摆脱门票依赖,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将文化融入旅游消费中,是当今文旅产业发展的巨大动能。”屈原故里景区副总经理周建华说,旅游演艺兼顾了娱乐性和文化内涵,一档优秀的旅游演艺,对提升景区知名度和竞争力、增加游客停留天数、传承历史文化等都有极好的效应,“尤其是晚间剧目的开发,可以成为景区新的增长点。”

在昭君村景区,大型情景舞剧《昭君别乡》通过5个篇章,再现昭君从年少到出嫁送别的场景。在同样拥有历史名人IP的秭归,大型历史舞台剧《礼魂》15年间共计演出4500余场;大型民俗歌舞剧《大端午》及秭归民俗表演《民间记忆》等也让游客的视野和思想回归到诗文礼仪,升华至家国情怀。

如今,纵观宜昌旅游演艺市场,雏形初现、百家争鸣——

既有《魅力车溪》、《土家婚嫁》等勾皴山水民俗的“水墨画卷”,也有《礼魂》和《昭君别乡》细细描摹人物风情的“工笔画”,更有《三峡·绝代风华》、《楚骚秀》等浓墨重彩的“油画”。漫步景区,山水、历史、文化与艺术风采“天人合一”,宜昌旅游形象也更加立体饱满、韵味绵长。

文旅并重 要口碑也要市场

一部好的旅游演艺,并不仅仅停留在“养眼”和“养心”上,还要能打破艺术和大众消费的边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合一。

目前,宜昌正在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如何以产业思维打造旅游演艺产品,实现真正的文旅融合?在全市文旅演艺产品创作生产工作现场会上,副市长周正英一语中的:市场是检验产品质量的唯一标准。“要把演艺产品放到市场上,让大众游客来评断。”

周正英的一番话,引发了参会的各县市区文旅局、景区、市群艺馆、市歌舞剧团、市京剧团以及宜昌文化名人的共同思考。

“旅游演艺产品要避免趋同,要找到自身个性所在。”市歌舞团团长许涛说,旅游演艺产品必须植根当地文化,只有讲好自己的故事,才有独特的IP和竞争优势。

市京剧团团长曹军华则认为,可在细分市场方面深度挖掘。“京剧演艺与旅游消费并不是不能结合,只要找准切入点,依旧很有市场。”

“实现从演艺作品到演艺产品的转化,需要演艺生产者、景区、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努力。”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襄阳表示,一部好的演艺产品需要生产单位提高创作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景区要培育好的生产环境,形成有效供给,从创意策划到项目推广、运营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各文旅部门要加强对演艺产品的质量把控,带动旅游演艺向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各级政府要完善政策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保障旅游演艺产品的良性发展。

诗与远方 更多精彩在路上

全市文旅演艺产品创作生产工作现场会后,一场全市范围内的旅游演艺产品“大比拼”悄然打响。

景区在暗自较劲。在车溪,大型行浸式山水夜游大戏《梦回车溪》与游客见面;在屈原故里,以重现屈原对天地、自然和人世思索为蓝本的《楚骚秀·天问》正在加紧制作中,预计十月亮相,《楚骚秀》第三部《橘颂》也在策划中;昭君村计划将少年昭君、宫廷昭君、塞上昭君打造成系列产品,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三峡人家则从整体布局,创新“景区+融媒体”模式,打造大型山水实景直播秀《云端三峡》,打造360度山水实景大舞台。

市群艺馆、市歌舞团、市京剧团等创作团队也摩拳擦掌、蓄势待发。计划通过剧目大胆创新,深入景区调研等方式,深挖景区独有IP,并从艺术品质和商业角度出发,打造能够代表宜昌旅游兼具市场影响力的演艺产品。

目前,首届宜昌文旅演艺产品大赛已经启动。大赛以“诗与远方 乐游宜昌”为主题,面向全市各景区、社会文艺团队、专业文艺院团、文化馆,涵盖歌舞剧、音乐剧、情景剧、戏曲、曲艺等,要求创作作品能够展示宜昌山水之美,彰显宜昌文化内涵。6月至11月,参赛的演艺产品将在各自景区展演,接受广大游客的考评,年底将组织专家对参赛节目进行评审,选出一批宜昌文旅演艺精品。

有了文旅演艺的加持,“挟名山而兼大川”的宜昌将更凸显她“拥自然而富人文、显外美而蕴内秀”的一面,实现由“卖山水”向“卖文化”“卖体验”转变,迎来文旅融合的新时代。

(记者 朱延筠)

标签: 精品演艺 宜昌旅游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