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夏纸坊近郊有一座灵山,相传明代有僧人在山上建有寺庙,香火旺盛,当地人相信其有神灵,便将这座石头山改名灵山。 灵山下有条河流,名宁港,西通鲁湖,东达梁子湖,古时此地为一条繁盛的水运码头,也是来往纸坊的商业通道。在宁港河汊约一公里处,始建于明末清初的灵港古桥横跨而过,当地人在此临水而居,依水集市,形成古驿站,后因水路作用减弱而逐渐没落。

灵港桥曾被人遗忘,但紧邻它的灵山因丰富的石矿资源一度被十多家采矿企业青睐,数十年的无序开采让灵山变得千疮百孔。不过,江夏区近年来对废弃的矿山进行修复,裸露矿渣上被绿植覆盖,矿山脚下形成的人工湖像是一颗翡翠,未来这里还将规划建设一个4A级景区。

古时因灵港桥形成集市

成连梁子湖商贸集散地

八月的宁港,一时风雨一时晴。雨后的灵港桥,被雨水冲刷过的青石板铺就的路面有些发亮,桥下流水潺潺而过,桥头老李悠闲倚坐在木椅上小憩,不时会有导航偏差的外乡车辆从桥上驶过。

“灵港桥是明清时期修建的一座单孔半弧形石拱桥,全长18. 6米,桥拱跨度6. 8米,1998年被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8月5日,极目新闻记者随江夏全域旅游发展中心主任祁金刚来到灵港桥,听他讲述这座经过约四百年风雨洗刷的古桥。他上次仔细观摩这座古桥时,还是2002年,他率队来此进行文物考察。虽然时间过去近20年,灵港桥就像是他的老朋友一样,知根知底。

据他考证,这座桥明清时都称为宁港桥,到民国才更名为灵港桥。说着,他带记者来到桥头西侧,上面镶嵌着几块维修碑。其中康熙、嘉庆年间的碑文上清晰篆刻着“宁港桥”,但在民国二十一年的碑额上已更名为“灵港桥”。“说明灵港在至少民国时才有其名,而宁港在其先。”祁金刚说。

“灵港桥下的宁港河是一条重要的古航道,所以在不同时期都有人集资维修。”祁金刚指向清嘉庆十二年的维修碑,记者看到其引文为:“兹桥梁通衢往来之要道,北至省城并带东湖,南至三城积善又接西程,车辙马迹之声,并分星交行李络绎之客不断。”当地也一度因桥形成集市,成为与梁子湖连接的商贸集散地。

水路作用式微车马罕至

灵山石矿开采重成要道

一场急促的暴雨过后,灵港桥下的河水有明显的上涨,十分浑浊。“随着水路作用不断弱化,集市不在,河道也没人清理。”祁金刚感慨道,这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虽然宁港河道堵塞不通,但灵港桥在风雨侵蚀下仍屹立如初。特别是近几十年,随着灵山石矿的开采,大型车辆重载往来,古老的灵港桥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灵山矿区开采始于1959年,原属武汉水泥厂,1981年停采后,随着城市建设加快,以及灵山矿优质的资源,先后十多家采石企业在这里采石。灵山脚下的灵山桥自然也成了出入的交通要道。

然而,经过几十年粗放式露天开采,灵山被毁损面积达1370余亩,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记者从江夏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的治理前历史图片中看到,裸露山坡与露天采坑让灵山满目疮痍,采矿弃渣与危岩体随处可见,地表生态植被毁损殆尽。

“灵山已经做出了巨大历史贡献,是时候对它进行修复了。”该局矿管总站负责人胡立红告诉记者,2014年,江夏区政府实施《江夏区关闭矿山企业工作实施方案》,关闭了灵山一期范围内的采矿点。

2018年,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将江夏区纳入省废旧矿山治理复垦利用试点县(区),江夏区着力对灵山废旧矿山进行治理复垦。

矿山修复因地制宜成景

古桥旁将建设4A级景区

漫山的花草遮住了灵山的“伤疤”,矿山脚下的人工湖像是镶嵌其中的祖母绿翡翠,湖中水经过巧妙设计,从数十米高的人工瀑布倾泻循环,彩虹不时会“飘”在瀑布上。

“灵山工矿废弃地治理复垦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目前已通过初步验收。”江夏区全域旅游发展中心副主任倪启胜站在矿顶环顾着说,下一步将不断装饰灵山,“让它变更美。”

记者了解到,2019年4月,经江夏区人民政府授权,江夏区物控集团依法依规开展招投标,由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联合编制出《江夏区灵山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并于当年6月,通过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专家评审,批复了该方案。

“我们对灵山矿相继开展了场区危岩体清除、削坡整形工程、锚固工程、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绿化工程等,目前均已全部竣工。”江夏区物控集团工作人员熊晓琛告诉记者。

在采访时,倪启胜手中拿着一本《江夏区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策划框架方案》,他说只要是与灵山相关的场合,他都会带着这个方案。“我是灵山的宣传员。”他笑着说。

方案中,江夏区对灵山的目标定位是国家级生态修复示范区、绿色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区、4A级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依托废弃矿山治理,对山林景观再造,按照4A级标准规划、建设及运营,规划总投资约9.1亿元。”倪启胜说,虽然目标很高,但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干,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被灵山美景吸引的游客将络绎不绝穿过山下古灵港桥而来。

(记者 陆缘)

标签: 灵山 古桥 文旅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