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黄金周,不少景区因为“人从众”模式登上热搜。受疫情影响,出境游和中远程需求未能释放,但人们对旅行的向往始终都在。

不出远门,去哪里寻找“诗和远方”?城市周边的新鲜玩法、乡村度假成为潮流和趋势。业内普遍认为,距离近、时间短的微度假方式,已经成为当前旅游行业的新赛道。

市民青睐短途游

最近一年多来,每逢周末天晴,家住武昌杨园的程先生都会自驾到武汉周边2小时左右的地方,在特色酒店或民宿住一晚,尝尝当地美食,带三岁的娃到大自然里遛一遛。

“这两年没有出国旅游,但出去玩的时候并不少,照片拍得比之前更多。”程先生大概算了一下,鄂州、黄梅、孝感、蕲春、嘉鱼……武汉周边的地方几乎都跑遍了。有些不太出名的地方,人少清净,心情自在,反而比大景区体验更好。

“去远方”不再是长途跋涉,挪个地方,跳出日常就算出发。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这种短时的轻旅行、微度假方式,逐渐成为城市主流人群的需求。极目新闻记者随机询问发现,不少市民都有相似的想法。“远的地方去一趟要做好多准备,不如就趁这个时机,把周边的地方好好探索一番。”有人表示,法定假日一年就那几个,而周末双休经常有,工作之余来个短途游就挺好。

“疫情倒逼了旅游产业转型。”武汉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薛兵旺教授认为,过去中国旅游产业更多集中在大型项目开发,以及特色核心资源、目的地产品的打造。但疫情不允许大规模聚集,分散在城市周边的轻型休闲、微型度假等产品正好满足了游客所需。

微度假概念流行

记者发现,早在五六年前,微度假这一概念已经被提出来。近年来,城市人群追求高舒适度的休闲度假需求逐步提升,微度假成为文旅产业的一个细分领域。

微度假的特点是“微”:距离近,一般指以大城市为中心、周边2小时车程内的目的地;成本小,说走就走,无须劳心费力地规划行程和时间;群体小,一般是小团体,以情侣、家庭为单位,追求食宿及配套服务的舒适和品质。

目前,业内认定的微度假类型,主要有三大类,包括乡村微度假、城市微度假和主题微度假。乡村微度假以乡村旅游景区、休闲农业、民宿等为主体;城市微度假主要依托商业新场景,如文旅商业体、古镇古街、城市网红地等;主题微度假则以门票经济为主,目的性较强,如主题乐园、温泉、剧本杀等。

携程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国庆高铁周边游大热,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都市圈,城市互游特点突出。同时,在一二线城市周边,登山戏水、游船赏景、蔬果采摘、住主题客栈等成为热点。

记者从去哪儿了解到,在乡村游和周边游带动下,今年十一的民宿预定量比2020年增长两成,平均价格也有上涨。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城市周边的高端精品民宿,比2019年同期的收入增长五成。

城郊目的地渐火

从武昌出发,向北开车一小时,即可到达孝感的卓尔小镇桃花驿。当喧嚣远去,眼前出现广袤的农田和点缀其间的农舍式别墅,归园田居的氛围莫过于此。景区负责人李青介绍,桃花驿定位于乡村生活品质样板,50亩田园上,分布着四栋庄园别墅和一栋民宿酒店,每间房都有超大露台和如画风景。除了精品民宿,周边还有湖塘、书店、餐厅、儿童乐园等配套设施。

周末的桃花驿一房难求。“客人大多来自武汉,尤以亲子家庭为主,一般行程在2天左右。”李青说,住宿之外,小镇还会设置一些自然农耕体验,比如挖土豆、种花生等,还有一些非遗文化和陶艺折纸等手作项目,以丰富度假体验。今年十一假期,小镇40多间客房提前售罄,尤其是1日到5日的客房,基本都是20多天前预订完毕。为满足更多需求,景区临时还增设了部分露营帐篷和房车。

被称为“武汉后花园”的咸宁,旅游资源富集,乡村业态多样,是很多武汉市民周边自驾游的首选。记者从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今年国庆节7天,咸宁接待游客近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9亿元,均超2019年和2020年。其中,游客主要都来自武汉周边城市。“春天采茶、夏天避暑、秋天赏桂花、冬天泡温泉,一天四季都有去的理由。”武汉人卢先生表示,对咸宁的风景、美食和民宿酒店,早已如数家珍。

微度假成新赛道

“短期、近郊、高频的近郊旅游度假产品,主要满足的是城市中等收入群体的休闲和消费需求。”薛兵旺教授分析,当前较受欢迎的微度假项目,基本都布局在大中型城市周边,生态环境优美、安静的地方;产品设计上,都是基于核心客群的心理诉求打造,比如乡村度假、运动康养、亲子休闲、文化体验等不同的形式和主题。

“微度假”疾风劲吹,怎样才能立于行业风口?薛兵旺教授认为,旅游产品的提供者要牢牢把握市场带来的机遇,产品开发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比如民宿集群型、休闲农庄型、特色度假小镇型等,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一站式需求。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所谓的微度假,产品只是一个基础载体,更重要的是传递文化价值,“与其说是一种产品,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

标签: 短途游 微度假 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