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的棋局》所要探讨的,是天才的成长和背后的代价。

“史上最佳神剧”“此生必看”……极高的赞誉涌向10月底开播的网飞新剧《女王的棋局》(《Queen’s Gambit》)。上架半个多月,豆瓣已有8万多观众为其评分,目前分数高达9.2。

《女王的棋局》改编自沃尔特·特维斯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上世纪50年代一个国际象棋天才少女的成长故事。有人称之为“年度爽剧”,一个被扔在孤儿院的小女孩,机缘巧合跟老校工学会了国际象棋,从此迈入开挂人生,一路打怪升级,所向披靡。

以“玛丽苏爽剧”来概括此剧,将成功归于天赋禀异,未免太过狭隘了。《女王的棋局》所要探讨的,其实是天才的成长和背后代价。贝斯·哈蒙一出场就带着阴郁底色。母亲藉车祸自杀,她被送入了孤儿院。生活刻板单一,哈蒙开始对孤儿院分发的镇定剂上瘾。所幸这时她遇上了会国际象棋的老校工萨贝,并展现出棋艺上的惊人天赋。阴郁的生活撕开了一个小口,哈蒙迎着这丝亮光奋力向前奔跑起来。

然而,想闯入国际象棋这个男性掌控的世界,并不容易。老校工一开始是拒绝的,“女孩子们不会下棋”。俱乐部的人盛赞哈蒙的棋艺,给了她一个“惊喜”——洋娃娃,哈蒙直接将她扔进了垃圾桶。包括参加比赛,也是要被轻视的:没有女子组。

一无所有的孤女用什么来反击?赢。哈蒙对赢棋有狂热追求,她横冲直撞,下手狠稳准,即便对手举手求和也决不妥协。才华是闯天下的最佳武器,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收获了同业的尊敬。当哈蒙拿下全美冠军时,谁还敢用性别去限制她前进的步伐?

“天才加激情,一心一意搞事业!”观众们拍手叫好。身为平凡人的我们,对天才是无比艳羡的。比如哈蒙,她可以在不眠的夜晚盯着天花板,在脑子里自布棋局;她无时无刻随手就能抓起棋书,痴迷地读下去;她从不怯场,无论对手名声多响,局势都尽在掌握。甚至当领养家庭遭遇变故,哈蒙也可以用天才本领去解决经济危机——参赛赢奖金。这些看似轻松的场景,让人忽视了天才一路狂奔时所背负的代价。

其实老校工一早就有告诫:“凡事一体两面,你是个天才,但天才要付出代价,你要小心,你心里有太多愤怒了。”朋友们也劝告她,下棋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哈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胜利掩盖了她的孤僻固执和冲动自大,镇定剂让她逃避了自我审视。

“你的人生会有平步青云的时候,但这会持续多久呢?”养母的猝然离世和面对高手的挫败双管齐下时,哈蒙跌入了黑暗。她沉迷于抽烟酗酒,对镇定剂越发上瘾,然后切断了自己和外界、和国际象棋的所有联系。

命运安排乔琳,哈蒙在孤儿院时的好友,适时出现。她告诫哈蒙别再给自己挖坑,说服她一起参加老校工的追悼会,拿出自己的积蓄赞助哈蒙去苏联参赛。“我不是守护天使,不是来拯救你的,我自身都难保呢。我出现是因为你需要我的陪伴,这是家人要做的事情”。

并不只有一个乔琳。在天才少女的成长过程里,她和身后的普通人其实一直是互相成就的。老校工领她入门,她成为老校工心中念念不忘的骄傲;养母是她的最佳拍档和经纪人,她帮助养母走出困境,享受人生快乐。还有她的男朋友们,大家互相切磋棋艺,一起磕磕碰碰走过人生不同阶段。

那么多人长期的关注和爱护,让哈蒙的生活重新回到了正轨。她戒酒了,摆脱了对镇静剂的依赖。最后一集里,与世界第一高手博戈夫的对决拍得惊心动魄。但当哈蒙完整地回忆起母亲车祸那一幕时,我们就知道赢是必然的。成败、爱恨、孤独和温暖,哈蒙在人生的各种历练中治愈了童年阴影带来的伤痛,与自己和解了。

结尾处,赢了棋的女王走在苏联街头,走进一群下国际象棋的老人中,笑着坐下说:“我们来下棋吧。”

这温柔真诚的笑容,让我们想起片名《Queen’s Gambit》其实是一个国际象棋术语“后翼弃兵”,是舍弃王后侧翼的兵来换取优势的开局法。也让我们回想起养母和哈蒙的那段对话。“知识并不是绝对重要的。”“那什么才是重要的?”“生活和成长。”

标签: 《女王的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