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意无处不在,奔腾在大风起兮、千古风流的故事里,折叠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风雅里,同时也呈现在挥毫泼墨、笔走龙蛇的宣纸上。“诗意中国——笠夫画展”日前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主楼开幕。此次共展出笠夫的艺术作品72件,其中涵盖31件剪画和41件国画,集中展现艺术家守正创新、不断突破的艺术追求。

笠夫生于书香家庭,从小便对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青少年时期受到著名鉴赏家杨仁恺先生的指点。十几年前笠夫是深圳著名的电视人,后留学日本,游学央美,专习绘画,开启艺术的国际化之旅。从海外回到深圳,借助艺术的古典化回归,笠夫找到了心灵的“解药”。他曾创作过一幅《归心图》,表达出自己的艺术回归中国根脉的心灵之旅。

笠夫表示,作为一名艺术家,要坚持做有灵魂、有坚守的文化实践者;坚持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独有的优雅,让艺术成为自强不息的力量。

笠夫曾于2015年在加拿大推出“诗意中国”展览。此次展览是笠夫同主题的重新创作,以“诗意中国”为主线,更注重挖掘中国的时代精神,注重表达湾区深圳的精神内涵,以时代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与深圳传奇。

漫步展厅,东方文化的意趣和魅力通过艺术作品展现得淋漓尽致。此次展览通过三大板块呈现笠夫艺术的本土性与时代性追求,其中“诗意中国”展出讴歌时代的山水画作;“大美湾区”展出贴近本土的人文画卷;“笠夫剪画”则是守正创新的艺术实践。

近年来,笠夫在深圳的艺术个展中表现活跃。从2019年底的“归心”个展,到2020年的“跨界”个展,再到今年的“诗意中国”,笠夫以他的东方情结和文化根脉,叙述着始终如一的初心。

在评论家看来,笠夫的国画在继承中国古典艺术精华的基础上,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感和独特性;另一方面,他独创的“剪画”又以时尚与国际的语言,为中国传统的剪纸工艺带来全新的境界。无论国画与是剪画,笠夫力图展现出诗意和雅致逸气。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院长兼中法艺术管理学院院长余丁教授认为,在笠夫的“剪画”世界,纸既是画的载体,也是精神的承载,以纸为媒,是笠夫骨子里的东方情结。“在拼贴与剪纸之间寻找一条道路,体现他融汇传统与现代的努力”。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第一副校长谢·米·沙赫赖表示:“笠夫的作品把传统古典水墨与个人的独创进行融合,在传统黑白水墨画中加入典雅的色彩,我非常喜欢。作为中俄两国元首亲自缔结的大学,这是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第一次为中国画家单独举办个展。我们希望中俄两国的文化借此得到交流、交融和互动式发展。”

笠夫表示,我们都是诗人的后代,耳濡目染,在唐诗宋词里成长,希望通过艺术作品展现充满诗意的中国,以及它独一无二的文化魅力和自信。

开幕现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党委书记朱迪俭和谢·米·沙赫赖,共同接受笠夫艺术捐赠绢本作品《风雅颂之披星戴月》。此次展览的作品介绍同步翻译成俄文,以方便师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展览也吸引不少学校的师生前来观看。有观众认为,笠夫的作品用中国的方式,展现出富有东方意味的艺术意境。

据悉,此次展览由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深圳市龙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龙岗区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展期将持续至11月16日。

标签: 笠夫 画展 北理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