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万绿湖水位下降,粤北文物考古工作站(河源站)队员开始陆续对万绿湖沿湖各镇展开了文物考古调查和文物抢救性采集工作,先后对位于万绿湖畔的东源县新回龙镇、锡场、新港、双江、半江、涧头、顺天、灯塔以及万绿湖上游的连平县田源、忠信等镇共18个文物考古点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和文物发掘采集,历经3年时间共在万绿湖畔采集有400余件文物标本。

文物保护群众参与其中

河源市博物馆馆长杜衍礼告诉记者,河源市各地非常重视万绿湖的文物采集工作,除文物考古队员下乡沿湖采集外,有众多热心市民或文物爱好者也参与其中。

杜衍礼称,2021年2月,一位网名叫“少如歌”钓鱼爱好者在东源县涧头镇礤娥村到洞自然村的万绿湖畔钓鱼时,意外发现一块刻有“圆潭渡碑志”5个清晰阳刻字的碑刻石后,间接反馈至涧头镇文化站,由此“牵”出了一块可佐证粤赣古驿道主线水下路段的明代文物。此外,龙门县平陵街道山下村文物收藏爱好者刘学周与朋友一起到万绿湖畔参加户外活动,在东源县新回龙镇犁洞嶂“大水坑”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晚期遗址后也及时上报。同年3月1日,几个户外徒步爱好者在东源县新回龙镇东星村万绿湖畔与邝煌标徒步时,发现并捡拾了3只完整的明代黑釉陶罐以及一批零碎陶片和瓷片,并将这些古文物悉数上交至河源市博物馆馆藏。

保存完好出土文物203件

杜衍礼称,在采集或捡拾的400余件文物标本中,其中保存完好的出土文物共计203件,其余为零碎的各朝代的陶瓷碎片。据悉,这些出土文物的时间跨度为新石器晚期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其中古文物以新石器晚期的石器以及各朝代的陶器、瓷器、窑砖、青砖等为主。

记者昨日在河源市博物馆看到,采集上来的新石器晚期至夏商时期或商周时期的石器,主要有石箭镞、石锛(含双肩石锛)、削割器以及新石器晚期陶罐、陶杯等上百件。而夏商至明清时期的碎陶片、碎瓷片计有240余件,其中各种陶片分别刻有圈纹、叶脉纹等纹饰。而出土采集的“圆潭渡碑志”石构件、青釉碗、青瓷碗、陶罐、青花小杯、窑砖、青砖、青釉碟则以明清时期至民国年间为主,此外,还有汉代的陶柸垫12件。杜衍礼称,这些文物标本将永久在河源市博物馆馆藏。

有重大科考价值

河源市博物馆原馆长黄东告诉记者,从粤北文物考古工作站(河源站)考古队员历年新发掘的各种文物来看,说明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河源境内的东江、新丰江两岸繁衍生息。

黄东称,河源古属百越之地,先秦时期,东江流域、珠江流域、北江流域同为百越族活跃之区,如在发现多个跨远古时代文物的东源县新回龙镇,古称赤溪,是“宋代岭南进士第一人”古成之的故乡,他的“文章为领表之先”“以文为南粤倡”。

黄东说,从河源万绿湖沿湖乡镇近年发掘的水下古建筑遗址、古窑遗址以及大批古文物“浮”出湖面来看,这是万绿湖历年来的重大野外考古发现,对于今后研究河源当地的风土民情、古人类生活习俗、古代陶瓷业的发展、河源新丰江移民史等领域,均有重大的科研考古价值。

(记者 曾焕阳)

标签: 万绿湖水位 粤北文物考古工作 文物考古 文物标本 出土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