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但有许多学生将学习历史等同于记忆历史,导致历史学科本身应该具有的特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历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我市各所高中立足“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历史学科以史育人的学科优势,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创新,让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有效的教学设计 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有效的历史教学设计能够依据学生历史学习的需求和历史课标的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

近日,在2022年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中学历史学科“以学生为本”优质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展评上,襄阳三中青年教师薛晶晶获得教学设计一等奖。

薛晶晶选取中外历史纲要第七单元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以“探战争之因:必然与偶然?”“观战争之局:谁会是赢家?”“思战争之果:和平还是休战?”为主线开展讲解,让学生学会用唯物史观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同时,她通过梳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念,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

她表示,该课程设计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将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之上,开展了丰富的教学活动。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加强唯物史观培养

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发展的规律,掌握和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与方法,明确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把唯物史观作为审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导思想,准确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概念分析历史问题。

但在过去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课堂上,教师或滔滔不绝,或喋喋不休,学生则是看客、听众,只需记住或听听教师讲授的内容即可。

近年来,各个高中从以往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与方法。

襄阳市第四中学教师周江地在讲《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基于食物物种交流传播为视角的探讨》时,以“餐桌上的食物”为切入点,引出主题,通过回归教材、构建体系、史论结合,紧扣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为学生带来了一堂精彩的研讨课。课堂教学紧凑,学生积极性高,在讨论和互动中收获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襄阳市致远中学教师黄慧在讲《一场追梦之旅——西方的文官制度》时,通过情景创设带领同学们一起了解了欧洲历史上重要的选官制度,分析了文官制度的演变历程及对英国政治的重大影响。黄慧重点讲解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从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挖掘身边资源

让历史课更接地气

近年来,襄阳市各中小学都会结合本土资源,开展一系列历史综合实践活动。因地制宜开展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让师生走出教室,深入五彩斑斓的社会,聆听历史的回音。这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还能促进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弥补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的不足。

襄阳四中组织历史学科室教师前往襄州区龙王镇前王村、闫营村的凤凰咀遗址开展考察教研活动,感受书外的历史、真实的历史、深邃的历史,让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更有韵味、更接地气;在学生中举办“身边的历史”手抄报大赛,要求学生深入了解襄阳市的古迹遗存、文化习俗等,并撰写与之相关的文章,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襄阳三中在寒假期间,组织学生到襄阳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襄阳地区的历史经历,挖掘独属于襄阳的红色记忆。带队老师表示:“以前,在课堂上讲十遍的东西,学生可能都记不住或不懂真相。现在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能学一遍就明白了。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书本研读,离不开课堂学习,但也不能少了课外实践。教学,仅仅靠在课堂上讲是不够的,带学生在外面看一看,走一走,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记者 杨洋)

标签: 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 历史学科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