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打工前沿】

程莉莉

武汉大学最新一项调研,让打工父母很忧心——课题组经常看到四五岁的留守儿童能够熟练下载和操作手机游戏,或不断滑动屏幕观看短视频。在贵州一乡镇,有孩子为了打游戏连续5天5夜不睡觉,逼近人体不眠不休的极限。留守儿童沉迷手机低龄化,“仿佛掉进手机里去了”。

智能手机的高度普及,让留守儿童随时可与背井离乡的父母取得联系,即使身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也能见识到大千世界的新奇,这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之处。

然而,如同硬币的另一面,便利的背后,沉迷手机又催生出乡村“新问题少年”。调研显示,在中部三省份,九成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使用专属手机或长辈的手机玩耍,其中,近七成孩子用手机看短视频,三分之一用来玩游戏。在假期,随处可见从早到晚、通宵达旦抱着手机的孩子。

要把“掉”进手机的孩子拉出来,已成当务之急。用什么方法把他们拉出来,却是一个难题。

有人提议,把手机一禁了之。这种方法如同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实属下策。

有人提议,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组织“远离手游”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手绘大赛、登山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开展,但是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不得而知。

孩子们沉迷手机,沉迷的到底是什么?无非是其中的内容。我们需要仔细甄别,他们对内容不加选择,还是有所偏好?或许,她经常刷到的舞蹈类短视频,已经为她埋下了向往的种子,只因留守乡村,这颗种子无人发现与理会,更无处浇灌和展示;或许,他喜欢的科幻类网络小说,已经让他无限畅想未来的世界,却被电话中父母的一声断喝、几番批评,浇熄了心中探索的热情;又或许,他热衷于在游戏中拼杀而颇有心得,未来会不会选择某所院校的电竞专业作为努力目标也未可知……孩子们身上的这些可能性,不该被简单的“沉迷手机”几个字掩盖和抹杀。拿什么吸引孩子看向屏幕之外?答案有时就在屏幕之中。抓住那些隐藏在屏幕中的兴趣点,并创造更现实、更直接的方法,让他们享受这些兴趣带来的更高价值,他们才会放弃依赖手机。而这,不是一个小工程。

实际上,我国高度重视治理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并颁布了一系列“史上最严”的政策措施。在政府治理、家庭陪伴、学校引导、社会关爱等多方共同努力之下,正视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把“堵”变为“疏”,那些花式破解“未成年人模式”的举动才能少些、更少些。

标签: 未成年人 也未可知 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