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7岁的刘燕萍是襄阳市老年大学楚风艺术团艺术编导、党支部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舞蹈编导。曾在市歌舞剧团担当文艺骨干的她,退休后,利用自己的编导特长,为繁荣基层群众文化、传承襄阳非遗文化,发挥余热。

寄情舞蹈, 桑榆之年显作为

“不跳舞了,我还能干点啥?”即将退休时,和很多老同志一样,刘燕萍也面临着人生的迷茫时刻。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有不少老干部艺术团,心中忽然有了个念头,“我也能组建一个老同志的艺术团”。随后,她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姐妹,成立了楚风艺术团,并加入了市老干部活动中心。

作为该团主要负责人之一,刘燕萍利用业余时间一边协助团长建设团队,一边义务编排舞蹈节目。经过多年努力,楚风艺术团现有舞蹈队2个,模特队、表演队、合唱队各1个,其中党员21人,团队成员均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文艺爱好者。该团把宣传襄阳本土文化作为着力点,把服务社会、回馈百姓作为根本点,一直活跃在群众文化的舞台上。

2019年,刘燕萍为团队创编了一系列本土文化特色与文明创建相结合的作品。作为市老年大学的指定团队,他们开始参与市文明办组织的“创文”专场演出。2020年,面对人员不齐、室内不能排练等重重困难,为了确保演出质量和团员们的安全,刘燕萍带领队员们迎难而上、周密谋划、精心组织,制订并严格执行演出预案,以严谨的作风和高标准的艺术水平为观众献上了音乐、舞蹈、小品、模特走秀、曲艺、情景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得到现场观众及社会各界的好评,保质保量完成了惠民演出任务。

2014年至今,刘燕萍与她的团队连续9年参加“文化惠民”演出近百场,指导团队演出节目达360个次,演出惠及群众5万余人次。

作为一名有着37年党龄的老党员,刘燕萍时刻牢记服务社会、回馈百姓的宗旨,除参与“文化惠民”演出之外,2019年至2022年,她还带领楚风艺术团在服务社会治理方面积极作为,因为节目创作有特点、主题鲜明,团队连续4年受邀参加了由市人民政府主办、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组织的“打击和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演出活动。团队用快板书、三句半、小品、群口相声等共鸣感强的节目,向群众普及防范非法集资的相关知识,为守住父老乡亲的钱袋子贡献力量。

匠心传承,

舞出非遗新活力

几年前,刘燕萍在一次赴南漳农村的采风中,接触了省级非遗项目端公舞,面对快要失传的文化瑰宝,刘燕萍十分着急。因与当时的采风主题不匹配,该非遗元素未能采用。自那时起,刘燕萍有了传承非遗文化的想法。

随着近年来“文化自信”和非遗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大街小巷都在上演“国潮热”,刘燕萍又想到了端公舞,她说:“这么好的文化不能断了。”此后,刘燕萍以传承襄阳非遗文化为己任,致力成为家乡文化的传播者,深入挖掘襄阳民俗特色,让非遗瑰宝汲取时代营养,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新活力。

她从南漳县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非遗舞蹈端公舞中提炼创作元素,创意编排了反映百姓丰收场景和乡村振兴成果的节目《丰收场上》。由于历史久远,舞蹈道具没有现成的,刘燕萍就对着非遗资料,亲手设计道具图,带着团员们手工制作、改良调整,整整花了20天,才把“师刀子”道具制作出来。最终,这个舞蹈在2022年襄阳市“我要上春晚”精品节目展演中荣获第一名,并登上了襄阳市迎春联欢晚会的舞台。同年6月11日,参加了2022年襄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主场演出活动,用自己的努力向世界传播襄阳非遗文化。

刘燕萍说:“希望通过我们的表演,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襄阳本土文化,并一代代传承下去。”

党建引领,

红色基因代代传

作为一名老党员,刘燕萍还积极参加楚风艺术团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党建活动,发挥党支部委员示范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党中央开展的各项主题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精心编排赓续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的节目。

2021年6月,楚风艺术团表演诗与情景节目《一个都不能少》,登上了襄阳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晚会——大型音舞诗画《旗帜》演出舞台。节目紧跟时代重要议题,展现了襄阳脱贫攻坚的辉煌成就。

2020年至2022年,楚风艺术团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参加了“延安精神进校园”展演活动,节目创编都出自刘燕萍之手,尤其是情景剧《十送红军》,让不少观众看得潸然泪下。现场观看节目的几所高校负责人都与刘燕萍约定,每年新生入学时,都要请该艺术团进校园开展宣传演出活动,引导青年学子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燕萍表示,她将继续带领团队,为古城襄阳文化事业增辉添彩。

(记者 朱月皎)

标签: 襄阳市老年大学 襄阳非遗文化 老干部活动中心 楚风艺术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