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瑶

3:0!几天前,2022年中国女子足球甲级联赛常规赛刚刚结束第四场比赛,海南琼中女足在对阵广西平果呗侬时迎来女甲联赛首胜,这是海南女子足球队征战甲级职业赛场首胜。

琼中女足获胜后飞奔庆祝。(琼中女足供图)

创造历史的这套人马中,约有一半来自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而事实上,这并不是琼中女足姑娘第一次在高水平赛场上大放异彩。

自2015年琼中以校园足球为抓手,探索体教融合以来,全县中小学校园体育师资、教学、训练、竞赛体系趋于完善,不仅挖掘和培养出一批优质足球苗子,也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多了一条走出大山的路。

以足球为抓手 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

“边捡废品边踢球”“每天的伙食费只有五元”“球鞋坏了自己补”……打开搜索引擎,输入“琼中女足”,以各种角度书写的、关于这群山区黎族女孩的一个个励志故事扑面而来。

而当海南日报记者日前走进琼中女足管理中心,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由金灿灿的奖杯拼成的荣誉墙。

俯瞰琼中体教融合产业发展(琼中女足)示范区项目。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琼中女足能有今天,靠的是一股坚毅不屈的拼搏精神。”该中心主任肖山的目光扫过一座座奖杯,毫不掩饰自己对队员们的夸赞,但听到有人将姑娘们的成功全部归功于“能吃苦”时,他连忙摆了摆手,“没那么简单。”

“光吃苦没用,包括训练方法、人才队伍建设在内的方方面面都得跟上。”肖山说,如果将足球青训工作形容为“万条线”,那他们最初找到的那根“针”则叫作:体教结合。

琼中男女足队员一起挥洒汗水刻苦训练。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克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障碍,国家教育、体育部门便提出“体教结合”这一概念,希望解决他们在学习和训练之间的矛盾,但结合什么、怎么结合,多年来始终处于摸索阶段。

而当琼中女足敲开体教结合的大门,让足球在育人方面的价值得以充分释放时,琼中县委、县政府由此也开始酝酿一个更宏大的计划——

2015年出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琼中县校园足球体教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全县乡镇以上的中、小学校(含民办学校)和县职业技术学校将足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的必修内容,力争在面向人人的基础上,让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产生“1+1>2”的效果。

“长期以来,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这一倾向带来的青少年体质下降等问题近年来也引发诸多关注。”琼中教育局局长敖林认为,在琼中女足这块“金字招牌”的光环笼罩下,足球无疑成为该县提升体育教育质量的最佳抓手。

破除融合壁垒 从一支球队到全县铺开

近日,琼中县实验小学的塑胶球场上,8岁的王存强大秀颠球技巧。一年前,刚刚从幼儿园毕业的他被教练一眼挑中,经过测试选拔后,和其他38个孩子一起成了该校足球班的首批学生,开始接受系统、专业的足球训练。

与10多年前那群为了“上学、吃住不花钱,还有鞋穿”而踢球的孩子不同,这一回王存强是因为真正热爱而选择了足球,也赶上了“好时候”。

琼中女足一名队员鞋带松了,队友帮她系鞋带。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近三年来,琼中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为全县45所中小学校建成人工草坪足球场地,同时引入专业足球教练37名,定期为全县61所中小学校(含教学点)的97名体育老师及兼职足球教师开展培训。截至目前,全县29所学校共成立83支校园足球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学生达1.8万余人,占在校生总数的70%以上。

做大分母抓普及是发展校园足球的基础,而随着琼中逐步完善“校内(班级、年级)联赛—校际联赛—片区联赛”为一体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越来越多的足球好苗子也不断涌现。目前琼中女足管理中心已从全县中小学挑选出各级梯队运动员344人,组建起U17、U13、U10、U8、U7五个年龄梯队,共七支男女队伍。

选苗方式变了,培养模式也得跟着变。

过去,琼中女足队员们往往是在A校上文化课,放学后再赶至B校球场训练,学习和训练呈割裂状。为解决体育与教育“两张皮”问题,琼中于2016年将琼中女足管理中心由文体部门归口至教育部门管理,让琼中女足、男足队友们集中在县内三所教育质量好的学校,并成立9个足球班配合训练时间制定专门课程表,由学校负责文化课教学,女足管理中心负责队员足球技能培养,以体制融合促成体教融合。

目前,琼中女足、男足累计共有47人次被评为国家一级运动员,93人次被评为国家二级运动员,60余名队员靠着踢球“踢”进大学。

在肖山看来,国民教育体系培养各个行业的专门人才,体育人才正是其中之一,而体育与教育在功能与目标上的充分融合,正是探索体教融合的题中之义。

体育课“花样”多 从校园足球到一校多品

校园足球是琼中体教融合的最大特色,但又并非唯一亮点。

4月22日,琼中第二小学进入“大课间时间”,全校一千余名学生从教室鱼贯而出直奔操场。

琼中男足队员开展足球训练。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五(3)班的黄深铭快速奔跑中一个急停,足球直入球门;四(2)班的周静萱高高跃起,扬起羽毛球拍一记扣杀;三(1)班的朱世豪和同伴们趴在地上,迫不及待地展开围棋对弈……似乎是连一分钟也不愿耽误,孩子们三五成群地抢占好“地盘”后,便立即投入到各类体育活动的“厮杀”中,一时间欢笑声、加油声不绝于耳。

每天15到30分钟的大课间,是营根二小的孩子们除常规体育课、晨练外的又一个体育活动时间,也是琼中进一步推动深化体教融合工作的举措之一。

“为充分激发孩子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琼中各中小学引进、开发出不少新鲜有趣的体育运动项目,确保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掌握2到3项运动技能,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校园特色。”敖林注意到,随着体育课的花样多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孩子也跟着动了起来。

在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思源实验学校,琼中女足队员训练颠球。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为充分整合与盘活体教融合资源,不久前,琼中体教融合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今后将协助琼中教育局、琼中旅文局等部门,共同推进县域内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体育教学设施条件改善、体育教育评价改革等工作,并为该县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足球体能训练、科学选材、运动表现、运动康复与营养等专项研究和大数据统计分析提供帮助,提升中小学足球训练科学化训练水平。

“体教融合作为一个重要的理念变革和战略趋势,关注的是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目的是达到‘以文化人、以体育人’。”琼中县委常委、副县长吴攀龙介绍,以琼中女足为引领,眼下该县逐步改变以往体教“两张皮”的分离状态,“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全面开花,正走出一条独具琼中特色的体教融合之路。

(海南日报营根4月25日电)

标签: